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,往往來自於退化部位不正常的力學結構,包含了錯誤姿勢、過度使用、鄰近部位的傷害、關節本身的鬆弛、關節附近肌肉和筋膜張力異常等等原因。也就是說,退化的關節是受害者,而不是加害者。因為關節退化所導致的疼痛或是行動不便,是來自於上述的幾個因素彼此互相影響,日積月累之後才導致的。傳統的醫療方式,是採取治療受害者(退化性關節炎),而非改善加害者(不正常的力學結構),所以效果往往不佳,因為總是在治標而沒有治本。
PRP自體濃縮血小板注射是目前退化性關節炎最夯的的治療方式。平心而論,在還沒有到開刀換關節的嚴重度前,PRP自體濃縮血小板注射也確實是醫生和病患最好的選擇。但因為PRP注射很貴,而且成功率只有六七成,所以讓很多病患心中存著疑問,擔心花了大錢又沒有效。
要想避免換關節,又希望打PRP會有效,有三大關鍵因素:
1. 找到受害者,還要找到加害者,然後一起治療
人體結構如此複雜,要從中找出問題,醫師需要有一定的經驗與精細診斷的能力,必須透過受專業訓練的復健科醫師,或運動醫學科醫師,透過詳細病史詢問、理學檢查、超音波或X光等影像檢查,還有從走路的步態、行躺坐臥的姿勢、使用關節的方式,經過謹慎縝密的診斷,才能真正找到受害者和加害者。
2. 使用有效、合法且有國際認證的PRP系統
根據研究,血小板被濃縮的濃度要介於3到5倍之間才會有最好的效果。濃度太低可能沒有療效,濃度太高反而可能抑制血管新生,或是延緩組織修復,造成身體的傷害。選擇可以將血小板濃縮到有效濃度的系統非常重要!此外,PRP系統是否可以將血小板的pH值維持在與人體相似的7.4、是否可以全程無菌操作、是否有使用適當的活化劑,都是影響PRP注射療效的重要因素。在安全性方面,如果醫院使用的是有通過歐盟CE、美國FDA認證,還有衛生福利部醫材許可證的PRP系統,將會對民眾更有保障。
3. 選擇平常就有在打針的專科醫師
如果要談到療效,注射的手法也是關鍵因素。PRP注射並不是單純的抽血、離心、打針,然後關節就會乖乖的生長修復。以膝關節來說,退化性關節炎除了關節軟骨磨損之外,常常還會並存半月軟骨破裂、前後十字韌帶撕裂,或是內外側韌帶的鬆弛。所以在治療的時候如果可以連這些受傷組織一起治療,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通常有經驗的醫師會採「多點注射」而非「單點注射」。因關節退化需要整體治療,同時治療關節腔內的軟骨,和關節外的韌帶、肌肉、肌腱與神經,因此治療時可能會從關節的內外、前後、上下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注射。以筆者個人的習慣,一個膝關節往往會打10-20個位置才算完成療程。此外,用「多種注射」取代「單種注射」也可以大大提升治療成效。依不同的身體組織使用不同的針劑治療,如軟骨磨損採用PRP注射、韌帶受傷使用PRP注射或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注射、神經壓迫則用低濃度葡萄糖增生注射,而非從頭到尾都打同一種針。
PRP注射所需要的專業技術可不是會打針就好,必須經過長時間訓練,和眾多的經驗累積,以及對病情能通盤掌握才是保障。如果患者希望接受PRP注射治療,建議應該多花些時間尋求適合的醫師。
要提醒的是,打針絕對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,也不是打完針以後就一勞永逸,還必須搭配復健,退化性關節炎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。當然,良好的治療也不是只靠醫師、物理治療師、運動治療師的幫忙,患者本身也要努力,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調整,均衡的飲食、充足的睡眠、正確的姿勢、有效的運動等等,綜合起來才是一個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完美計畫。
2018/03/01 · 作者 / 林頌凱 · 出處 / 康健雜誌 第232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