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手雖名媽媽手,但這卻不是只有媽媽才會得的病,任何人都有可能會得到媽媽手。媽媽手特別容易發生在新科媽媽(或阿媽)的身上,抱小孩出力頻繁或者是使用擠奶器時用力不當,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肌腱炎。媽媽手在照顧第一胎嬰兒的時候特別容易出現,比例可能高達三分之一。有趣的是,生了第二胎之後往往媽媽手就會好了!這有可能是因為隨著時間照顧嬰兒上手了,也可能因為不間斷的「重量訓練」手指頭的肌力就增強了。有過來人會說:「媽媽手?別怕!趕快生第二胎就好了!」
媽媽手就是發生在大拇指和手腕交接處的肌鍵炎,是兩條特定肌腱(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)的發炎,主要是因為手部不正常用力或是使用過度所造成,所以非常容易變成慢性發炎。病人主要是在患處有局部疼痛,尤其是當大拇指翹起來(比「讚」的動作)的時候更痛。疼痛的位置會腫脹、會無力,壓下去會更痛,再嚴重的時候會有筋卡到的感覺,除了新手媽媽和新手阿媽以外,只要需要大拇指的重覆使用或是手指出大力,例如家庭主婦、銀行人員、生產線人員、清潔人員、廚師、美髮師,或是在某些特定運動,如棒球、壘球、網球、桌球、羽毛球等,都是罹患媽媽手的高危險群。
媽媽手剛發作時會很痛很腫,可能什麼事情都做不來。這時候休息就可以改善、冰敷就可以改善。急性期最重要的是要暫停原來會導致疼痛的動作,讓受傷的肌腱不要繼續受傷。但媽媽不可能不照顧小寶寶啊!餵母奶也不可以吃藥啊!怎麼辦?這時候建議可以使用手腕拇指護套,限制受傷的兩條肌腱過度的收縮,並且提供適度的保護。如果症狀真的很嚴重,而且已經連抱小孩拿東西的力氣都沒有了,可以局部使用消炎藥膏或貼布,甚至在受傷部位打針。
如果真的已經庝痛難耐,或者是已經變成慢性疼痛時,就應該乖乖去看醫生了,醫師會安排物理治療儀器,例如蠟療、遠紅外線、超音波、電療…來幫助症狀緩解。震波治療或是高能量雷射是較新式儀器,利用高能量來刺激組織修復,效果會比傳統復健儀器好,如果健保復健效果不彰的時候可以考慮。手術治療的機會極少發生,除非是肌腱已經沾黏或是手指活動度受限卡住時才會被建議。
局部注射是媽媽手很常見的治療方式,注射射藥物通常會含有麻醉藥以及少量類固醇,媽媽手注射治療時的使用劑量很少,只是局部注射在肌腱腱鞘之間,對於餵母奶的媽媽或是糖尿病患者都是安全的治療,不必太過恐慌,除此之外增生注射治療是害怕類固醇注射的另一種選擇,利用高濃度葡萄糖或是PRP高濃度濃縮血小板等刺激組織修復再生的藥劑,針對肌腱、腕關節旁韌帶、還有淺橈神經做神經解套注射,臨床上也有很好的效果。
媽媽手不是嚴重的疾病,但是痛起來卻會讓人感到非常的不方便,不要怕看醫生,因為媽媽手有很多治療方式可以提供選擇,而且副作用不大且效果都很不錯。注意手用力的動作和避免過度使用是優先的防範之道,平常加強手指和手腕的肌力更可以避免媽媽手的反覆發生。手好了之後更是要好好保養,就可以擺脫媽媽手的糾纏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