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傷害在所難免,但如果沒有妥善處理,「小傷」可能會變成「病根」,甚至產生嚴重的後遺症。
運動傷害的預後會因為受傷的位置、受傷的程度、受傷的範圍、受傷的機制…而有所不同。輕微的運動傷害,例如肌肉拉傷、擦傷等等,可以用冰敷、熱敷、泡澡、休息、補充維生素,或市面上隨手可及的痠痛藥膏來自我保健,不需要上醫院就可以完全恢復。但是如果是嚴重的運動傷害,除了可能讓我們以後沒有辦法繼續運動以外,甚至有立即開刀、急救、或是危及生命安全的危險狀況,絕對不能耽誤黃金就醫時間。
有很多時候,傷害的嚴重程度並不是我們自己就可以判斷的。如果不幸在運動的時候受傷了,到底要不要緊?會不會好?以後還能不能運動?要不要看醫生?是看西醫還是中醫?一直是很多人心中想要知道的答案。
有以下的情況發生時,不要懷疑,受傷已經是閃紅燈的緊急狀況,必需趕快到醫院找復健科或運動醫學科醫師,幫你作最快、最好的處理:
1.受傷部位出現紅、腫、熱、痛的急性發炎症狀。
2.持續暈眩。
3.劇痛!痛到連一點點的力量都使不出來。
4.劇痛!痛到連碰都不能碰。
5.外觀變型。
6.受傷的關節卡住或是鬆弛。
7.受傷與非受傷部位比較起來,溫度、顏色、感覺出現異常。
8.同一個部位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反覆受傷。
如何找到對的醫師?
運動受了傷,想要快好又不留後遺症,這裡提供簡單的就醫指南。你可以循序漸進,找到適合的醫師。
1.找你信任的醫師
治療運動傷害的醫師主要有西醫的復健科、骨科、運動醫學科醫師,也有傳統醫學的中醫師。各有各的專長,有些是以復位為主,有些是以復健為主,有些是以手法治療為主。可以先找你本來就認識, 而且信任的醫師進行治療。由於彼此之間有互動,而且對於你的受傷史、你的運動史、你對於治療的期待與配合度都較為了解。只要雙方配合,這是最可以達到完全治癒的治療效果的選擇。
2.找同好介紹的醫師
運動醫學是一門兼具理論及經驗的專科醫學,不同的運動所引發的運動傷害會不盡相同。即使是從事同一種運動(例如跑步),初學者、業餘者、週末運動員、專業運動員所受傷的部位也不盡相同。如果是你是初次受傷又沒有信任的醫師可以看,建議可以向球友、跑友、車友,或是運動社群內的好友詢問他們常去看的醫師,可以減少失望的機會。畢竟同好的就醫經驗通常是一個指標,得到治癒的機會比較高。
3.找有運動醫學專長的醫師
如果你沒有信任的醫師,也沒有好朋友可以介紹醫師給你,你可以尋求具有運動醫學專長的醫師,包含他個人真的有在運動(這很重要),或是他長期照顧運動選手,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,對於運動傷害的治療駕輕就熟。這些醫師比較可以了解運動愛好者的心態,不太會用「受傷了,就不要運動!」或是「你再練下去,後果你自行負責!」之類的話回應你。運動醫學專長的醫師會了解受傷對於運動員的衝擊,也會知道回去比賽或練習是傷者最重要的期待,他們不會用消極、被動的方式對待運動員,而是會提出「交叉訓練、姿勢調整、替代運動」這類積極恢復的處方,讓你不但不必停止運動,反而是讓你可以更早回去運動!
4.找有運動醫學團隊的醫師
導致運動傷害的面向很廣,包含姿勢與動作、訓練方式、疲勞恢復、累積性傷害等等,所牽涉到的醫學專科相對廣泛,有可能是內科、外科、骨科、復健科,也可能是營養不均、睡眠障礙、心理狀態等。如果運動傷害是屬於多面向,可以尋求有運動醫學團隊的協助,透過醫學團隊的資源,互相轉介,提供可行方案及擬定治療計畫,讓傷者得到全面及根本性的治療。
運動受傷時,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必須要特別提醒。初期受傷時,受傷部位還在腫脹狀況,傷勢會因為腫脹而不易判斷。這時候不要馬上就用推拿來治療,除了可能會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期外,如果受傷部位剛好是關節鬆脫、半脫位、骨裂等狀況,有可能會因為不當推拿而造成傷勢加重,甚至要馬上接受開刀治療,這樣的病例在臨床是很常見的。在接受推拿治療之前,請務必先尋求專業運動醫學醫師的評估,再透過X光或是超音波檢查的輔助,確定沒有相關禁忌以後才可以接受民俗療法,否則一個不小心,可能賠上嚴重的後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