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疼痛與慢性疼痛,心法方法大不同

每一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身體產生疼痛,但不幸的是,疼痛問題卻會發生在你我每一個人的身上。面對身體的疼痛,先不論病因與嚴重程度,單是我們對於結果的期待與態度,就大大影響了我們復原的機會,還有疼痛對於生活的影響。

身體的疼痛可以大致分成兩種:「急性疼痛」與「慢性疼痛」。

急性疼痛指的是一個突發性的疼痛,例如我們不小心踢到桌腳,搬重物時閃到了腰,我們可以很明確的說出發生的時間或原因。急性疼痛往往代表身體某個部位受了傷,受傷部位會有明顯的紅腫熱痛現象,而且越厲害的疼痛通常暗示著受傷的情況也越嚴重。

慢性疼痛指的是一種持續性的疼痛,例如長時間的肩頸痠痛、腰痠背痛,我們無法明確的說出發生的時間或原因。慢性疼痛可能是舊傷未癒,但更常見的是導因於身體某些部分的運作失衡,和飲食、工作、情緒、睡眠、生活作息都息息相關。慢性疼痛會反反覆覆的發作,疼痛程度時好時壞,越厲害的疼痛通常暗示著身體失衡的情況也越嚴重。

急性疼痛來得快、去得也快,發作時就好像是「秋風掃落葉」,讓人驚慌且手足無措。幸運的是,大部分的急性疼痛經過治療是可以完全痊癒,不會留下後遺症的。但慢性疼痛的發作就好像是「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」,好像是一道旋轉門,反反覆覆、開開關關。患者不管試了多少的偏方,看了多少名醫,花了好多時間與金錢,但怎麼疼痛就像揮不去的陰霾,不但不會斷根,反而讓身體越來越差,最後連基本的生活都快顧不好了。

事實上,面對兩種不同疼痛,其治療方式可是大大的不同!

急性疼只要治療得當,可以完全復原。所以面對急性疼痛,醫生的治療目標是:「迅速找出病源並且消除它!」而慢性疼痛是一種慢性疾病,是身體失衡的結果,會導致身體功能的不足與疲乏,最後造成結構性的障礙。要讓慢性疼痛復原,需要很長的時間,而且需要從失衡的原因作徹底調整。

所以面對慢性疼痛,醫生的治療目標是:「使疼痛最小化,使身體機能最大化!」更簡單的說,醫生在治療急性疼痛,是要以解除疼痛(不痛)為目的,但是在治療慢性疼痛時,卻是要先以減緩疼痛(少痛)為目的,先求身體功能的改善,之後再慢慢的協助患者達到身心靈的平衡,徹底擺脫疼痛糾纏。

但是對患者來說,為了要讓自己能過正常的生活,所以總是想要趕快去除疼痛。我們會把察覺力、注意力、和大部分的精力都關注在身體疼痛的解決上,所以總是希望可以用最快、最簡單、最有效的方式讓自己不要再痛。這樣的想法是很理所當然的!身為患者,在面對自己的疼痛問題,也需要了解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在本質上有明顯的不同,急性疼痛或許可以速戰速決,但是慢性疼痛就必須多些耐心。面對慢性疼痛,只要可以慢慢好,就是有進展;只要可以慢慢好,最後就會真的好。

DR.53 乎你身體有鬆,生活卡輕鬆

PRP 關節退化運動傷害專家

Picture of Dr.53 林頌凱醫師

Dr.53 林頌凱醫師

林頌凱醫師,熱愛運動,學生時代就立志要當中華隊隊醫。致力於關節炎與運動傷害的非手術治療。

留言回應

FACEBOOK

近期文章

媒體專欄

彙整
返回頂端